close

現在的債,未來是我們在扛;現在的減稅,也是我們未來要增稅的緣由。政策怎麼權衡、預算怎麼平衡、稅基怎麼合理提升,這都是永續發展必須要考量的。

 

政府的主要財源來自於舉債、稅收與印鈔票。

 

舉債,顧名思義就是借錢。借錢的好處是可以先拿到一大筆錢來建設,後續產生現金流量時再償還本利,讓資本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同時也讓有閒錢的人可以透過出借資金取得合理的報酬。這本是一件美事,但是前提是要借款人有足夠的信用,也要有足夠的能力還款。適度運用槓桿是好事,過了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國家擁有最高債信,本來應是最安全的借款人,但舉債的問題我們在歐債危機已經看見,台灣未來會不會成為希臘,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舉債應是有限度,若為了未來子孫著想,我們確實應該在舉債上量力而為。為此,政府設立債務上限,頗有預防過度舉債造成的後遺症。然而我們從美國最近的例子可以發現,當債務碰到頂端上限時,若無法適時調高舉債比率,國家經濟會發生問題(政府關門、債務違約等),因此,提高舉債上限變成不得不為的唯一辦法。最適舉債比率仍是一個遙遠的謎。連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都如此,何況台灣?

 

談完舉債,接著看稅收。政府擴大公共支出與減稅最常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因此,減稅朝野多有共識且豪不手軟(基本上也因為減稅可以換取選票而沒人敢阻擋)。但是當經濟穩定發展時,增稅的選項卻也沒有人敢碰。稅賦增減是一種藝術,因為減稅很簡單,退稅民眾也有感,但是稅負一旦減免,除非只是短暫的行政措施,否則就可以視為「回不去了」。當減稅的同時,若無法適時擴大稅基以彌補減稅造成國庫收入的減少,政府的支出就出必須以舉債來補足。因此,稅賦增減的權衡,真的是舉足輕重,影響一國長遠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們可以看見,近年徵收奢侈稅、證所稅被罵翻天,這並不意外,但是若基於增加稅基而言,這並非壞事一件。另外,奢侈稅不同於一般所得,一來可以針對特定交易課稅,彌補國庫稅收短少的情況外,也可以適度壓抑過熱的房地產;證所稅則是以投資所得為基礎進行課徵,主要也並非從一般所得課稅,一來有抑制股票炒作投資,健全國內股票市場的意涵,二來也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來源,以減少政府對舉債的依賴。不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奢侈稅與證所稅兩件事情在課徵上仍綁手綁腳,並未有效的課稅,讓民眾無感於政府增稅帶來的立意與長遠好處,因此比起減稅,增稅更是一種藝術。但是民眾應有概念:「減稅未必全是好事,增稅也不竟然是壞事」。長遠而言,舉債與增稅的權衡,也只是政府資金來源的抉擇,但是就未來子孫負擔的代價而言,增稅未必是壞事一件。另外,台灣儲蓄率相當高,減稅是否能帶動消費,達成政策乘數效果,推動經濟正向發展也不甚明確。因此,政策如何權衡,還應該深切思考。

 

最後來談印鈔票。這是最後的手段。政府被賦予印鈔票的權利,因此廣開印鈔機當然也可以立即增加政府可用的資金,但是印鈔機一但打開,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實質購買力下降,對於民眾的影響則是全面性。這是最後的手段,美國大開印鈔機的影響,就是熱錢湧入全球市場,推升資產價格、堆疊資產泡沫,但是對於實質經濟的正面效益可能僅是高估,否則歐美各國的經濟至應已大幅提升,全球一片榮景。但事實上,卻未必如此。廣開印鈔機的結果,引發各國通貨膨脹問題,也迫使各國央行持續關注由歐美量化寬鬆帶來的熱錢。甚至,量化寬鬆預言要退場的消息一出,熱錢開始急忙退回美國,還造成亞洲新興市場股市大幅動盪,但是對於實質經濟提升效果卻有限。因此,以印鈔票方式來融通政府支出是最後的手段。

 

過度舉債未來我們必須償還,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下,未來年輕人需要背負的每單位稅收負擔將會大增;過度減稅也可能造成國庫稅收短少,增稅卻很少被視為政策選項;印鈔機大開的結果,通貨膨脹可能造成民眾生活更加辛苦,代價亦不小。

 

台灣已走向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高齡化帶來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少子化則讓年輕人的肩頭負擔將比現在來的更大。舉債水準可能只會上升而無法減少,帶來的本利和償還負擔將更加沉重。然而,少子化使得平均每人債務負擔將更加嚴重。所以,現在的債,未來是我們扛;現在減稅造成國庫收支短少,也是我們未來要扛;在民間消費、投資短少導致政府赤字增加的情況下,支出所需的資金仍是要我們來扛。

 

因此,政府預算怎麼平衡、舉債與增稅要怎麼權衡、稅基怎麼合理提升,這都是台灣永續發展必須要考量的。

 

題外話,原先要聽院內邀請上海社科院的學者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問題,不過在經過思考後還是決定以台灣的議題為優先。因此決定今天下午要去聽中華徵信舉辦講座,會中邀請前財政部長林全講述台灣的財政赤字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與展望。因為看到相關問題,也憂心台灣的未來發展,因此想去聽聽看前任財政部長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與觀點。我想,經濟發展需要內外雙管齊下,尤其是屬於島國的台灣。內部根基若不穩,也無法向外衝鋒陷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澤嘉 的頭像
    陳澤嘉

    陳澤嘉的部落格

    陳澤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