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於ECFA服務貿易的一些摘要與看法,摘要取自於王健全:《觀念平台》服貿協議對中小企業 只有衝擊沒有利益?
姑且看看、想想。
1. 在對內需型中小企業的衝擊上,政府目前的開放方向只開放投資, 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要再被誤導大陸勞工大舉來台)
2. 20萬美元的陸資來台,只能擁有2位經理人,每增加50萬美元投資可以再增加1人,總人數以7人為上限。(沿用已有的規範,且大陸來台的經理人仍有限,但是陸資來台營運需聘僱台灣人力,有助於台灣就業,就如同外商來台投資有助於就業是相同的道理)
3. 台灣在餐廳、汽車租賃,電影等領域早已對大陸開放,但或因市場小, 或口味不同,根本沒有企業來台,或來台引發迴響不大。(許多產業本已開放,但是許多產業影響微乎其微,甚至開放也未必有陸資會來,必須看進入台灣與留在大陸市場的成本效益)
4. 陸資來台,尚須經過陸委會審核、公平會公平交易法、衛福 部的醫事法等把關,還有各部會的證照、消費者保護的機制等。(根據歐洲商會、美國商會,我們對外資普遍有設限與經商障礙,加上在國內,陸資地位比外資低,條件審查更加嚴格,對陸資而言也是綁手綁腳,未必能伸展)
5. 台灣的軟實力、創新性、差異化能力都不是服務業發展歷史尚淺的大陸企業可以比擬的。(基本上台灣服務業有強有弱,但是整體水準仍比大陸強太多,有去大陸看過就能有切身感受,基本上台灣的服務業優勢很大,多數服務業不用怕競爭)
6. 不只有陸資會帶來衝擊,國內外大型企業的衝擊可能更勝於陸資。如常見的連鎖速食店、便利商店、連鎖美容美髮業等。(這是很實際的,國內同業廠商都會相互較勁,何況外資對台灣或陸資對台灣,簡單而言只是在商言商。而且,若是自身競爭力不足,是否應先捫心自問是否已經努力提升競爭力,而非叫他人別來攻城掠地?只想要一招走天下已是完全不可行的思維)
7. 一味以似是而非的概念守住弱勢產業,放棄優勢產業,反而使台灣經濟動能萎縮,年輕人沒有突圍的機會,造成薪水停滯,企業與人才流失的「全民皆輸」局面。(若是為了少數產業而放棄整體利益,這是短視近利的作法,也是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的不公義行為。因此,務實面應該是開放,讓優勢產業發展不要綁手綁腳,同時政府以救濟、協助轉型升級等措施幫助弱勢產業或廠商永續發展)
另外,關於後續的貨品貿易,若是想要避免產業外移,就要讓廠商在國內也能做外國生意,在台灣也能順利把貨品銷到他國去。若是其他經貿協議透過原產地規則或其他規範讓台灣產品無法享受到關稅降稅的優惠,在成本的起跑點上也就輸了。除非台灣的產品能彰顯價值並具有不可替代性,否則其他國家的廠商也就沒有理由進口比較貴的產品。關稅差5%就足以影響對台灣的產品採購,競爭力不言而喻。所以,不要再認為對外洽簽經貿協議對台灣沒有影響;相反的,洽簽經貿協議正是在為台灣廠商開啟活路,避免其他國家透過洽簽經貿協議來搶占台灣既有市場,或削弱台灣產品的競爭力。台灣若想要避免邊緣化,就必須積極對外洽簽經貿協議,讓關稅或是其他規範不會成為台灣進入各國市場的門檻。也避免其他國家(如中韓、中日韓)因為兩方洽簽經貿協議所築起的零關稅或優惠措施,造成台灣在起跑點就輸給他國而削減外貿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
在大陸市場是如此,在全球市場也是如此。而兩岸簽屬ECFA服務貿易或是後續的貨貿協議,以政府的立場都是為了爭取中國大陸市場的出發點。中國市場或許不代表全球市場,但是卻是未來的重要市場之一。基本上,大陸市場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是事實,若不爭取,損失的是台灣廠商,大陸他們其實無所謂。所以,請反對的人別再為了反對而反對,或是提出似是而非且不實的言論。
另外,基於政治現實,許多國家若想要跟台灣簽屬經貿協議,仍必須看中國大陸(就如同當初加入WTO),而ECFA就是指標。近期同事到美國去訪談,部分訪談與會人士也對台灣延宕ECFA感到憂心與不可思議。因為台灣確實沒有多少時間,也沒有多少本錢跟優勢可以揮霍。
如果伸頭一刀(洽簽),縮頭也一刀(不簽),何不豁出去拼命?就像當初許多人一卡皮箱打天下,拿著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去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