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眼望去,我認為台灣產業今天走代工、規模有所侷限,產業無法轉型、升級,最終落得產業、人才外移的最大主因在於--「產業多是持續追求一條龍、垂直整合的企業」。而且可以預見,未來這些產業終將面臨衰敗。

原因無他,因為垂直整合的中心思想是成本與生產效率,因此將侷限發展性。同時,一條龍垂直整合,需要大量市場訂單支持才能達到規模經濟,然而,台灣市場是不夠的。

另外,研發也需要資源,需要銀彈,所以整個產業也很少人投入研發。而投入研發的,多侷限於產線、製程,願投入應用面的,也就更少。更進一步,企業主短視進利者多,能投產賺錢的多為優先政策,缺乏長期戰略佈局,甚少投入基礎研發、應用研發,因此,錯失轉型、升級時機,無法及時跟上時代發展。

也因為如此,當別人投入研發,我們只願(只能)做代工,掛的永遠是他人品牌,錢也進別人的口袋。產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精進的,也只(能)是持續一條龍,進而壓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擴大量產規模。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也不多。

短期仍有獲利,但長遠來看,其實是惡性循環。

其實產業不乏具遠見的企業家,願意紮根,願意改變,認清事實做真正的專業分工,做真正的技術深化,進一步願意做品牌、做應用端,也願意承擔風險。但是這些人不多,又或者說,真正實踐者太少。

我近期聽到一句話:「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CEO」。說得不無道理。因為把工廠管理那一套挪來管理企業,其實是侷限企業發展,也是扼殺人才。企業若不賺錢,應該先問問自己;人才不足,也應先問問自己。先反省自己後再來思考外在因素。

因此,產業發展走到此,有所侷限或外移,或企業獲利有限、薪資水準停滯、人才外流等結構性的惡性循環,最迫切需要改變的,其實是企業主,特別是依舊靠舊思維、舊模式讓企業維持營運的企業主。

arrow
arrow

    陳澤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