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共業、吃老本,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窘困局面

台灣的結構性問題出現在各個層面,大家都說政府爛,追本溯源,這仍是歷史共業的結果,過去未能及時導正的,現在的政府以及未來的政府都需要一體承擔。當然,民眾也就會跟著受苦。所以不用太意外的是,我們現在承受的果,就是過往未能來得及轉變種下的因。然而惡化情況快速,則是肇因於整體大環境不佳,導致過往累積的老本加速消耗所致。

只是在推動改革之前,政府應檢視自身體制先問題再行著手。

 

國家機器失靈 ,問題肇因很多,當務之急應先改革決策過程

從這次服貿爭議的過程中,突顯了政府機器在運轉過程問題重重,但首要改革的,應是政府在決策形成、政策決策、政策推動三方面進行,才能讓民心凝聚。

首先,在決策形成階段,除了專業機構進行評估外,也應說清楚政策草案、目的與預期效益,提出完整的優、缺點與大眾溝通說明,提供配套方案、補救措施與權責機關資訊,讓民眾得以依循相關管道表達政策意見與需求,也避免公聽會、座談會流於形式或一言堂,讓民眾得以檢視與了解。因此,此階段的政策宣傳與溝通最為重要。

其次,在政策決測階段,政府則應彙整整體意見,審慎決定,並且取得最大公約數,已做成政策的刪減或修改。在此階段,將決策過程透明,讓民眾了解政策決定過程的來龍去脈,則是首要任務。

最後,在政策推廣階段,則需與民眾做宣導,總結決策前兩階段的成果,並且將政策完整說明,將配套措施、補救措施與權責主管機關完整列示,讓民眾得以依其所需,循求相關管道反映效益或後續相關修正意見。

當然,就我所接觸行政官員,多數都願意釋出善意與民眾溝通,讓民眾聲音得以表達,讓政策與措施取得最大的公約數,但是仍有部分官員存有公務員心態,我想這是政府仍應持續努力的部分。

 

適度向上提升,才能在未來持續維持現在的品質與水準

有感於結構問題嚴重,改革是必要的,無論法規或政策措施修改也是必要的。然而近年來民眾「反改革、反漲價、反開放」的浪潮隨著整體大局勢轉弱而越發嚴重,危機感雖深,但是面臨跳出舒適圈情況時,卻又因為風險趨避而顯得畏首畏尾,因此使得推動改革窒礙難行。在〈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好?〉一文提到,「一個人若是什麼都不做,優勢肯定會遞減」。這是相當簡單的道理,因為當別人都在成長,即便你只成長一點,看起來都是在退步的,因此,只有不斷嘗試向上提升,才能持續維持現在的狀況。

 

因此,民眾也應該要有所理解,國家需要持續成長,持續向上提升,才能在未來持續維持現在的發展水準。什麼都不做,推不動,那麼,即便是誰上任,向下沉淪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因此,反改革、反漲價或是反開放的態度,應審慎思量,以大局為著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澤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